主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著作 > 永恒的初心 >

《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甘洒热血写春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一著名的诗句,既是毛泽东对无数为国捐躯革命英烈的讴歌赞颂,也饱含着对他的胞弟毛泽覃烈士的深切悼念之情。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后,毛泽覃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并担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继续带领部分红军坚持游击战争。
 
红军长征后不久,国民党军卷土而来。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疯狂的“清剿”。所到之处,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妄图使红军和游击队没有安身立足之地。面对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和残酷的经济封锁,毛泽覃带领红军战士,遭受了难以想像的困难,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正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以竹笋、野果充饥,用茅草、树叶当被,英勇顽强地同残暴的敌人周旋。
 
一直在闽赣山区活动的毛泽覃,坚定革命信念,只要一有空闲,就拿着珍藏在口袋里的红星奖章,想着撤离苏区的战友们,想着大哥毛泽东,想着革命的前途,勉励自己不要辜负党的重托,要保存革命力量。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毛泽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领导干部自居,总是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有一次,他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位游击队长家,队长家实在穷,连米饭都没有,毛泽覃便和他们一块吃番薯干,喝野菜汤。队长的母亲十分过意不去,拿出准备卖了换盐的几个鸡蛋要去煮,毛泽覃当即劝阻,紧握着老人的手说:“大妈,你要去煮鸡蛋,我就不吃了。”老大妈不得不把鸡蛋放回去,含着眼泪对毛泽覃说:“红军有这样的干部,还愁打不败敌人吗?”
 
1935年4月,毛泽覃率领部队辗转来到瑞金县内的大山深处。这里山高林密,除了潺潺流水,几声鸟鸣外,简直死一般寂静。这时,战士们又累又饿,都靠在树杆上,说着悄悄话。有个战士说:“这样躲躲藏藏,不如与敌人拼了。”毛泽覃揣摩着战士们波动的思想情绪,深情而坚定地说:“同志们,战友们,青山不倒绿水长流,只要我们坚持住,保存革命力量,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战士们听了毛泽覃师长的话,顿时充满了革命信心。
 
面对着敌人“梳辫子一样”的疯狂搜山,毛泽覃和战士们只好一次次频繁转移。4月25日,他们来到瑞金安治乡黄鳝口附近的山中,为了不打搅群众,部队隐蔽在一幢空闲的纸槽之中。夜深人静,警惕的毛泽覃在纸槽外面发现了敌情,立即叫醒正在酣睡的同志们,急促而坚定地说:“我们被包围了,大家快从纸槽侧门突围出去吧,我掩护你们……”说完,他就立即冲到屋外,沉着应战。战士们只好服从命令,迅速撤出。
 
敌人很快包围过来,毛泽覃知道这次凶多吉少,把身边唯一的红星奖章拿了出来,深情地注视了一下,悄悄地放在一块大石下面。这时,敌人的枪弹雨点般打了过来。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毛泽覃的右脚。他正要举枪还击,接着,头部又被打伤了,鲜血顺着脸颊直往下流。他强忍着剧痛,顽强地继续战斗。不料,一个敌军绕到他的身后,朝他开了一枪,子弹穿进了毛泽覃的胸膛,毛泽覃高大的身躯倒下去了,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门前的草地……年仅29岁的毛泽覃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革命的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瑞金人民在瑞金城塑立了毛泽覃烈士全身铜像,邓小平亲自为之题写了“毛泽覃同志纪念碑”八个大字。毛泽覃当年牺牲的地方,被命名为“红林”,红林所在的安治乡,改名为泽覃乡。这枚几十年之后才发现的红星奖章,如今,陈列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向人民传唱着一位革命英雄永远的生命之歌。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