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著作 > 永恒的初心 >

《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彭国亮筹粮

苏区时期,兴国县长冈乡新溪村的群众用“竹筒投豆子”的投票方法,选举彭国亮为本村的代表主任。彭国亮被选上后的头一句话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干部就要一心为公,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模范带头。”1931年夏,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即将打响。一天,彭国亮接到上级公文,要他们火速筹集一批军粮,送往前线。
 
事实上,新溪村群众多次给红军捐献粮食,本来存粮就不多,不久前又刚刚遭受了国民党靖卫团的洗劫,群众靠山洞、地窖的掩藏,才保住了一点活命的口粮。而眼下又是三荒五月,青黄不接,在这种情形下,群众能把粮食借出来吗?筹不到粮,红军在前方就得饿着肚子打仗,一想到这,彭国亮寝食不安。
 
怎么完成任务呢?老彭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让党员和干部带上“党证”和“苏区干部十带头公约”,集中到村里开会。会上,他神情严峻地说:“我们都是党员、干部,在党旗下宣过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现在革命到了需要我们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了……”在他的动员下,党员、干部争先恐后,主动认捐。老彭家里仅剩下125公斤谷子,本来按照大家议定的认捐办法,他家只要交50公斤,他却捐献了100公斤,多捐的部分作为特殊的“党费”。在捐粮过程中,老彭发现一位孤寡老人确实有困难,一咬牙硬把自己留下的25公斤谷子拿去替她捐了。
 
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纷纷慷慨解囊,捐粮献米,新溪村筹集军粮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还夺得了全区第一名。
 
筹集军粮的任务是完成了,可老彭心里还惦记着,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群众的生活也不能不管啊。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只有到外地去采购粮食,帮助群众度荒。可是,钱从哪里来?老彭愁得睡不好觉。
 
一天清早起来,妻子正对着镜子梳头。老彭看到妻子面前的漆木小梳妆盒,眼前突然一亮。他知道那里有妻子的银首饰,把这些银器拿到消费合作社去兑换,不就有一笔“大钱”了吗?想到这里,不禁心头一阵狂喜。可细细一想,他又有点犹豫了。这些东西都是妻子出嫁时娘家打发的嫁妆,是她压箱底的“宝贝”,要她捐献出来,总得“自觉自愿”吧。于是,他投石问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说:“我想到外地去办点米回来,帮助群众渡过春荒。你说好么?”
 
“那当然好,我支持。”“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钱从哪里来?”
 
“各家各户凑呗。明天,我就把家里的黄麻、辣椒、鸡婆、鸡蛋都拿去当拿去卖,要不,把猪仔也拿去卖了。”
 
“三斤葱两斤蒜的,能凑多少钱?”
 
“那你要多少钱?”“光给自己家买点粮食,村里那些困难户和红军家属怎么办?我是村代表主任嘞。”
 
“那我就没办法了。”老彭朝漆木梳妆盒呶了呶嘴,笑着说:“办法是有,就怕你不肯。”
 
妻子一下子明白了老彭的心思,故意装聋作哑,继续梳着头,不做声了。
 
老彭见妻子沉默不语,心里有了底,连忙趁热打铁地说:“至今革命兴剪短发,簪子用不着了,手镯也不时兴戴了,留着也是压箱底。只要苏维埃政府存在,将来革命成功了,还怕没有首饰?再说,你是村代表主任的老婆,就不想带个好头?”
 
妻子掉转身子,责怪地说:“你不要拐弯抹角,想我拿出首饰,就直接说出来。我什么时候为难过你?你呀,家里一点好的东西都留不得!”说着,轻轻地端起这个装有首饰的小梳妆盒,稳稳地塞进丈夫的怀里。
 
老彭妻子拿出嫁妆,帮助丈夫采办粮食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赞扬说:“苏区干部就是不一样!”大家纷纷效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筹集到了购粮款。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