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什么要选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早在全面内战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就提出了争取有利战略地位的外线作战政策。攻打中原,进入大别山,是这次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制定了对中原的战略部署后,中央军委已经制定了野战军进攻大别山的计划。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共中央确定,攻打大别山的任务,由华中、山东两支野战军承担。1946年7月22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考虑使用山东野战军叶飞、赖传珠纵队时,提出了“立即转入南线向大别山发展”三项,9月10日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央陆军山东军队向大别山发展。会议还决定,原平顶军旅已调到苏皖解放区,隶属于华中野战军,也正准备从淮南经原路返回大别山,这将带动华中军队向大别山的发展。10月中旬,中央军委指示华中、山东野战军在淮海地区打几场胜仗,“也有利于今后大别山的外迁(几个月后)。”次年4月23日,毛泽东又叫李先念,希望他组织一支支队,“准备在反攻中随苏鲁部队离开大别山”,从内战爆发到1947年4月的十个月里,中央军委的意图是始终担负起向大别山发展华东军队的战略任务。这种部署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从山东经苏北到淮北向南横穿淮河,或从苏中到安徽再到淮南,都可以直达大别山。这不仅近,而且经过许多解放区或游击区,有利于突破和隐蔽的战略意图。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使用方向。根据中央军委的初步部署,野战军主要用于平汉路郑(周)新(阳)段及其以西地区。1946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指示刘登军粉碎国民党的大举进攻,黄河向南阳、信阳进发。第二年春天,为了更好地配合陕北解放军,支援坚持在敌后的中原军区部队,中央军委考虑在豫西地区使用刘邓的军队。4月27日,中央军委打电话给李先念,问他是否可以按照刘邓的计划,命令中原军区的一部分开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摄像机将向河南方向发展(如果刘邓去豫西,他将和刘邓一起行动)”。总之,刘邓的兵力主要在1947年4月底以前的豫西,而不是大别山。其目的是与陕北人民解放军直接合作,与华东野战军远程合作,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中国野战军无法承担对外作战和攻打大别山的战略任务。相反,刘邓的军队正面敌人较少。1947年春,刘邓的军队渡江北上后,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是被赶过黄河的。原本用来对付刘邓大军的王京九集团被调到山东战场。国民党的两翼攻防,犹如一个哑铃形的战略体系,有利于刘邓中军的突破和战争的一举逆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了计划,决定由刘继成、邓小平率领金鸡、鲁豫、野战军独立作战中原,提出了大别山的可能性。
1947年6月30日,刘邓的军队强行渡过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随后,毛泽东指示陈赓、谢伏之集团南渡黄河,进攻豫西、陕南、鄂北。至此,排除了刘邓军队离开豫西的可能性。8月上旬,刘邓一行驱车冲向大别山,开启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摘自韩广富 曹希岭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千个为什么》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swacc.cn/wh/n/36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