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知识 >

【红色人物】沈子球:才兼文武的游击队长

沈九云
      沈子球,又名沈九云,化名朱秋、朱近人,笔名沙戟。浙江临安人。幼年学习刻苦自励,性格耿直刚毅。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镇压工人、农民,逮捕共产党人,屠杀革命志士,他心情十分沉重,毅然离开家庭奔赴杭州寻找出路。
 
      1927年4月,他经共青团浙江省委浙西特派员傅玉成介绍参加共青团。不久,奉命回临安发展团的工作,1928年春,建立起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沈子球为特支书记,隶属共青团浙江省委领导。
特别支部建立不久,团组织发展较快,团特支扩建为团临安县委,沈子球为组织部长。
 
      1929年初,团的组织扩展到余杭、孝丰边境,依照工作需要和团省委指示,又将团县委改称为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工委,沈子球为工委负责人之一,具体分工孝丰方面的工作,当时建立了支部15个,先后发展团员63名。
      1929年2月,团省委调沈子球去孝丰县整顿团的组织,并决定由他担任改组后的团孝丰县委书记,组织孝丰、余杭、临安边区的武装队伍,以便配合各地农民武装暴动。
      3月下旬,沈子球将改组团县委的情况和组织武装的计划报告,化名朱近人,通过牛印昌收转,28日上午,被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邮件检查员在城站邮局查获,省府秘书处第四科当即指派特务周心万等人前往孝丰,会同该县警察局,于4月1日深夜在孝丰县城东街苕益社等处,逮捕了沈子球与六名团县委成员,关押在孝丰监狱,同时还在沈的居地搜查出给临安王启发未寄出的一封信。
 
      不久,他被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审理后,于1929年8月29日,经国民党浙江省高级法院刑三庭判决,以“反革命预备暴动而执行重要事务罪”,判刑10年。
      沈子球铁窗生活7年。1930年初,因局势变幻,狱中的监视活动有所缓和,囚犯中的地下党团员通过联系秘密成立了特别支部,在监狱中的党员教育和关怀下,他以革命青年的身份,积极响应党组织提出的加强自我教育的号召,同其他难友一起,学习列宁五大名著,同时还学习英语等基础课程。
 
      由于长期狱中艰苦环境,沈子球患了肺病,通过关系,批准保外治病。在狱中他常做些扫地等事务工作向家中要来一些钱,买通看守,送私信、购报纸、买书,提供给狱中革命同志学习。
      1934年春,沈子球移送到浙江反省院关押,经其兄花钱疏通检察官,于1935年3月30日释放出狱。
      沈子球出狱后,在家乡治病和疗养两年多。1937年初夏,俞仲武和葛琴来信,邀请他去杭州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邵荃麟主持的《战时生活》社任编辑,并在俞仲武主编的《中国儿童时报》社工作,以“沙戟”笔名,写了宣传抗日游击战争的5篇专题文章,连续发表在《战时生活》杂志上。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杭州时局十分紧张,日寇开始进攻浙西地区,沈子球出于爱国抗日的愿望,毅然回临安组织游击队伍,参加抗日斗争。于同年底吸收一批以青年农民为基础,邀集一些原来在狱中的同志为骨干,搜集地方上的一部分枪支,组成“余临孝边区游击队”,自任队长。平时加紧训练,士气很高,队员从50余人逐步扩大到200多人,筹集步枪73支,驳壳枪14支。
1937年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随后浙江大部分县市沦陷
1937年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随后浙江大部分县市沦陷
      1938年3月,日寇侵犯山川时,沈子球带领游击队在沙泥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击毙敌兵9名,马10多匹,获得钢套、地图、敌旗等很多战利品。
      1938年4月由于游击队取得了一次抗日的胜利,参加人员不断增加,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沈子球写信给中共浙江省委文委的骆耕漠和葛琴,请求指派党员同志来部队加强领导。不久,上级先后派章松寿、俞慕耕、徐洁身等5位同志来部队,建立了党的支部,章松寿任书记,徐洁身担任大队指导员,章松寿、俞慕耕担任中队指导员。党员干部来了后,政治工作加强了,还创办《战士庭校》《战士书店》,主办军事讲座,士兵政治和军事素质逐步提高,成为浙西边区一支抗日新生力量。
 
      国民党浙西行署第一区保安司令部司令汪浩,于1938年4月,将沈子球的余临孝边区游击队整编,归属第一保安司令部,改称“余临孝边境游击大队”,委任沈子球为大队长。同年底,部队中党的活动被国民党发觉,又将队号改称“浙西游击总队”,指派吕师扬为游击总队长。被汪浩收编后,党员干部徐洁身、章松寿、俞慕耕和沈子球先后离开部队。
      1939年2月,沈子球离开部队到金华,找到《浙江潮》工作的王易、葛琴,通过他们向中共浙江省委请示,要求去皖南参加新四军,组织上考虑交通阻塞,途中行动不便,没有同意。后来他又去找正在金华的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要求抗日,黄要他到富阳浙江国民抗敌自卫团第一支队任指导员。
      到部队后,上级又指派他到敌占区的杭州、富阳等地搞敌情调查,实际上没有参加部队工作。
      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浙西视察,途经富阳,曾去视察这支部队,沈子球参加了欢迎会。
 
      不久,部队被整编,沈子球回到天目山其妻处居住,买了一些进步书籍在空闲时学习,这时浙西一中党员学生顾亦民向他借了一本进步书籍,被国民党浙西行署特务发觉,接着搜查了住处,沈越窗潜逃,在山川隐居一段时间。敌人继续到处巡查,沈子球在临安无处安身,就背井离乡,到仙居县民生小学任教一年多。
中国军队在浙东伏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浙东伏击日军
      1942年春,日寇向浙东侵犯,沈子球出于抗日愿望,返回浙西到了家乡,计划重建武装。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因缺乏枪支,部队没有搞起来,沈子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跑到临安县城,正巧遇到刚接任国民党临安县党部书记长的戚丹雯。他两原是同学关系,戚丹雯正需要拉拢本地人员到党部工作,便邀请他任县党部秘书。沈子球在争取到合法位置以后,争取了一部分进步的社会力量,组织反对以国民党临安县县长连次清为首的暴政、贪污活动。连次清立即向浙西行署告密。沈子球再次遭到逮捕。戚丹雯自感抓捕本党部人员,有损自己威信,从中疏通工商界头面人物出面交涉,又从沈的家中要了一笔钱,买通关系保释他出狱。
      戚丹雯为了保住书记长的地位,又疏通浙西办事处主任金越光,几经推荐沈子球为浙西行署参议兼任临安简师训导主任。沈即着手恢复临安的教育工作。
      1945年3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挥师南下,进入浙西,第一纵队政委江渭清率部到达临安县山川,住在沈子球的家里。
江渭清
江渭清
      沈子球详细向纵队领导介绍了临安各方面的情况,纵队领导在与沈子球接触过程中了解了沈的情况,江渭清把沈介绍给当时临安县委书记兼县长的王一凡,并任命其为县文教科长。他协助县委,奔赴全县各地,熟悉村庄地理,沿途召开各种会议,宣传党的政策,利用乡、保政权,收缴公粮,支援部队给养。
      7月,部队北撤时,经浙西区党委决定,任命沈子球为临安县县长,继续坚持临安的革命工作。10月,随军北撤。
北撤后,沈子球担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1946年春,经苏北行署主任李一氓推荐,调华中局联络部工作。同年4月,经联络部长杨帆提议,部党委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联络部指派他到上海以“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教师身份做敌占区的统战工作。
 
      后因与华中局联络部失去联系,沈子球得悉浙江不少地区有我党领导的游击队活动。于1948年秋来浙东,找到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支队领导了解他的经历后,派他任江南县政府主任秘书,不久,调任浙东第三专员公署秘书长。
沈子球(左四)与天目办事处人员合影
沈子球(左四)与天目办事处人员合影
      1949年4月中旬,经金萧支队领导决定,任命沈为浙东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天目办事处主任,与天目大队长兼教导员孟勇一起,率部挺进浙西地区。4月底,到达临安珑玲乡,经过多次交涉和谈判,迫使当地国民党独立营和自卫队缴械投诚起义。5月4日,沈子球、孟勇率部进驻临安城,宣告临安解放。
临安县成立人民政府的布告
临安县成立人民政府的布告
 
      1949年5月24日,临安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天目办事处使命也随之结束。7月沈子球到上海市,找原组织领导杨帆,这时杨帆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并安排他任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宗教事务处科长,1955年调任上海市博物馆负责人。1959年2月24日病故,时年52岁。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