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茨坪旧居现场讲解稿_导游词_讲解词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
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摇篮中的中国革命,除了对井冈山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外,还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禁止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运上井冈山。根据地内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十分缺乏,红军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当时就制定了“保护中小商人做买卖”等政策,并决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买卖公平的原则,鼓励根据地内外的中小商人到井冈山做买卖。1928年夏,为了解决根据地内军民的日常必需品的供给,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决定在所辖的十个乡中分别设立一个乡公卖处,同时,在茨坪的店上村创办了这所特别区公卖处。
公卖处的货物来源主要是收购根据地内的各种土特产品,鼓励中小商人从白区偷运如食盐、药材、布匹等必需品上山;红军在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战利品等,这些物品集中在公卖处后,再平价出售给根据地军民使用。在当年物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公卖处为稳定市场物价,促进根据地内外的物质交流,搞活红色区域的经济,解决军民的生活困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茨坪)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西朝东,干打垒土木结构,面积为208平方米,房东为李神龙。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部曾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龙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1928年夏,迁来茨坪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朱德、陈毅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住房,左间是陈毅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唯一桌一床而已。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就只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灯芯的青油灯,床上垫的是稻草,铺上土布床单,盖的也只是一床旧的军用线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红军中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红军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饭一律平等,吃饭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时,从军长到伙夫2角则一律2角,4角则一律4角,没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茨坪)
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与红四军军械处旧址相连。
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原军官教导队改名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并从宁冈龙市迁来井冈山茨坪店上村办公,梁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等分别担任过区分队长兼教官;同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决定,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校址设在井冈山茨坪的黄竹坳,彭德怀任校长,刘之至、王展程等任教官。
教导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官;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从红军战士和班、排长中抽调,一部分是由各县、区政府派送;训练的时间每期约三个月;每期的学员有150人左右;训练的项目是政治工作和军事技术,同时也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还经常到教导队给学员们讲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员们就经常在露天上课;没有笔墨纸张,学员们就以树枝、碳条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或沙盘上练习写字;没有集体宿舍,学员们就分散在群众家里或住在祠堂、庙宇中睡地铺。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学员一面刻苦认真地学习,一面还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农村调查,有时还随军作战。教导队的创办,为红军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干部,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建国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对该旧址按原貌修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械处 (茨坪)
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与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相连。
中国红军初期,没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来源主要靠战场上缴获敌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工农革命军部队在茅坪设立修械所,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成立了军械处,宋乔生任处长,刁辉林任副处长,从军中和地方上调集30余名枪工,主要负责修理全军的各种武器,以及时供给红军战场上使用。工人们日夜不停的工作,将修理或制造出的武器,拿到后山上进行验枪试放,经过检验合格后,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应解决了红军各部队的武器供应。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这个军械处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军械处不仅能修理各种武器,制造梭镖、大刀和鸟枪,而且还能制造出单响枪和松树炮。红军军械处的工人们还经常帮助当地农民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军械处既有力地确保了前方作战,又支援了农业生产,密切了军民关系。
建国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对该旧址按原貌修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同志旧居(茨坪)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干打垒土木结构,面积为798平方米。房东名叫李利昌,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过茨坪乡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初亡故。房东家原为一个小杂货铺。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茨坪后,李利昌将房子底层的一半腾让给前委机关和毛泽东居住,他自己则住在房后的一排闲屋中。
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当时,由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军需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毛泽东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红米、南瓜度日。
毛泽东白天军务十分繁忙,晚间还要办公,贺子珍也经常陪伴他抄写文稿、剪贴报纸到深夜。当时,部队对晚上点灯用油有一个规定:各级机关晚上办公时,只能用一盏油灯,油灯上可以点三根灯芯;连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盏油灯,但只准点一根灯芯。按照这个规定,毛泽东是红四军的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和中共井冈山前委书记,他晚上办公时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点一根灯芯照明。就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他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1928年11月6日,毛泽东、杨开明和谭震林等同志在此屋内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同年6月4日来信的指示精神,重新组织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井冈山根据地内党的最高指导机关——井冈山前委。毛泽东、朱德、谭震林、毛科文、宋乔生五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进一步加强了边界党的领导,使“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更加巩固和发展,使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此后,前委机关也在此屋办公。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湘赣敌军一度占领井冈山,并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政策,井冈山上的大部分房屋被烧毁,中共井冈山前委旧址也同时被烧毁。1961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按原貌修复了该旧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位于茨坪店上村。为了加强革命根据地内的防务,确保后方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刚刚成立,就在政府内设立了防务处,军事部长张子清兼任处长。此后,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同年7月,在防务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茨坪的店上村。
防务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召开根据地内各县负责人的联防会议,布置检查各地的防务工作,组织根据地各县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站岗、放哨,检查进出根据地人员的路条,严防敌人的暗探搞破坏活动;动员各县暴动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根据地建立递步哨,负责通讯联络;动员群众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筹建造币厂、被服厂、硝盐厂,还定期调派人员守卫五大哨口等,为确保根据地安全和发展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2006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茨坪旧居讲解导游词提升主题建议
(1)永葆奉献、实干精神。
(2)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加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学习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面对深化改革的硬骨头,面对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弘扬实干的精神,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swacc.cn/a/talk/j/2020/0426/38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