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黎秀芳跨越26年的入党心路
黎秀芳,女,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共党员。1917年3月出生,1941年8月参加工作,1949年入伍,2007年逝世。她创立的“三级护理”理论和“三查七对”“对抄勾对”等护理制度,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的基础。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第36届国际“南丁格尔奖”。兰州军区授予她“模范护理专家”荣誉称号。2009年5月,中央军委追授她“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荣誉称号。

1997年,黎秀芳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
■人生被共产党人点燃的明灯照亮 ■
2007年,黎秀芳去世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工作人员在清理她的遗物时,没有看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却从床头柜中发现了一个加了锁的铁盒子,里面珍藏着她亲笔写下的一份份入党申请书草稿,竟有71页,跨越了26年。这些已经发黄的纸张,是黎秀芳一生忠诚于党、追求真理的见证。
黎秀芳是一名国民党中将的女儿。她的父亲黎离尘曾在国民党“励志社”任职。早年的黎秀芳,亲身感受到旧社会的满目疮痍和旧政权的黑暗腐败,在心灵深处埋下了寻求光明、探索真理的种子。1936年春,黎秀芳怀着“医学救国”的志向,违背父亲的意愿,报考了国立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她边读书边赴战地救护抗日伤员。
1938年,黎秀芳在长沙湘雅医学院聆听了共产党人吴玉章“到西北去,到延安去,保卫我们的大后方”的演讲后,感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抗日、拯救民族的党。从此,她的人生之路,被共产党人点燃的明灯照亮。后来,她收到当年的老师夏德贞的信,知道西北需要护理人才,便不顾家人反对,与同学张开秀等人一道,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兰州,参与筹建中央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并担任校长。
1949年8月,兰州解放。让黎秀芳万万没想到的是,解放军接管兰州中央医院后,让她继续担任医院护士学校校长,其他同事也全部留任。
刚刚解放的兰州,食品奇缺。细心的黎秀芳看到,解放军官兵自己吃着粗粮,却把细米白面省下来让给了医院里的伤病员和医护人员。眼前的一切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接触过不少国民党官员的黎秀芳顿生敬意。“共产党这么伟大,我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吗?”黎秀芳一遍遍询问自己。想到自己远在台湾任国民党军中将的父亲,黎秀芳感到心里没底。
1950年,对黎秀芳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这年8月,她作为西北军区护理战线的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后不久,彭德怀、贺龙等领导同志到护校视察,当得知她因家庭出身问题不好意思申请入党时,彭总鼓励她说:“我们党讲成分但不唯成分,重在个人表现。只要你积极要求进步,党是欢迎的。”年底,黎秀芳在北京参加一个表彰大会时,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你还在西北工作吗?西北需要人。”领袖的亲切关怀,激励着黎秀芳坚定一生跟党走的信念。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和海外关系,黎秀芳的入党之路走得漫长而艰辛。
■跨越26年的申请 ■
1952年7月12日,黎秀芳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黎秀芳对党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护理工作中的错漏十分严重,很多病人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黎秀芳经常待在临床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实践,经过四年多的探索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级护理”“三查七对”“对抄勾对”等护理操作规程,开创了我国科学护理的先河。这套制度一提出,就在全国乃至世界护理界引起轰动,很快在全军、全国推广,并沿用至今。1958年,黎秀芳被内定为“中右分子”,下放到工厂劳动,党支部书记找她谈话,问她有什么想法,黎秀芳说:“我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想入党。”
此前的1956年1月8日,黎秀芳将反复修改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了党组织,但入党申请依然没有被批准。虽然心里很失落,但黎秀芳继续用新的工作成绩来证明着自己对党的忠诚。
历史有时也会有意地去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正当黎秀芳坚定不移地向党组织靠拢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袭来,有海外关系的她蒙受冤屈,被关进了“牛棚”。但正像她对护理事业的痴情一样,黎秀芳对党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
在这之后的三年里,造反派白天在黎秀芳的脖子上挂上牌子进行残酷斗争,晚上把她关进解剖室让她和死人一起睡。在被揪斗中,她的肋骨被打断了两根,摔断了左股骨。这些都没有动摇她对党的执著追求。她忍受着伤痛,再次向党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造反派拿走了她的入党申请书,讥笑她说:“你还想入党,真是痴心妄想。”
黎秀芳一把夺回入党申请书,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对党的追求。”她坚信:“只要真心听党话、跟党走,一定能够成为伟大共产党的一分子。”她决心用勤奋的工作向党证明自己,请党考验自己。
1968年7月10日,深受批斗折磨的黎秀芳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第三份入党申请书。接下来的几年间,她多次立功,还被评为“甲等工作模范”。
1975年8月1日,黎秀芳选择了在建军节这天向党组织递交了第四份入党申请书。1977年6月21日,组织为黎秀芳彻底平反。当领导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立即递上了刚刚写好的第五份入党申请书,哽咽地说:“我的请求就是入党。”1977年7月1日,黎秀芳向党组织递交了第六份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上,她用娟秀的字体写道:“生我是娘,教我是党,我最大的愿望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9月3日,61岁的黎秀芳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站到了鲜红的党旗下。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26年。
■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 ■
黎秀芳一生未婚。她始终把学生当子女,把慈母般的爱播撒在学生的心头。有一年春节前夕,护士长邹美芬的母亲去世,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大年三十晚上,黎秀芳按照乡俗,精心做了由12种佳肴配成的“平安菜”,亲自送到邹美芬家。门一开,邹美芬看着慈母般的老校长,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不由得流下了热泪。黎秀芳的学生个个亲近她,人人敬仰她。黎秀芳八十大寿那天,学生们赠送了一块“吾爱我师”的牌匾,挂在黎秀芳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深切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黎秀芳独身一人,但她始终把部队当自己的家。从加入人民军队的那天起,黎秀芳始终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她一生简朴,却为部队医护事业慷慨奉献。黎秀芳在国内没有亲属,她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经常教育医护人员要体谅患者疾苦,不开大处方,不收昧心钱,要像亲人一样体贴爱护患者。一次,她在甘肃会宁农村巡诊时,看到一名产妇生产后没有衣物包裹小孩,当即把自己的床单撕去一半,送给这对贫困的母子。
一次,黎秀芳因胃穿孔住进了医院,病情十分危重。在与病魔斗争时她想得最多的是:如果挺不过去怎么办,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呢。为此,她提出让组织马上派人清理她个人资产,把所有能卖的东西都登记下来,列出一份详细清单交给组织,准备建立一个“为兵服务”专项基金。当时,组织上考虑到她的病情,想等一段时间再说。但只要稍一清醒,她就坚持请组织派人筹办此事。大家被她这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含着泪水向她汇报资产统计的金额。在病榻前,许多同志握着她爬满皱纹的双手,劝她不要想得太多,告诉她军区领导和医院的同志都非常关心她的病情,叫她安心养病,一切都会按照她的意愿办好的。
经过医院20多天的努力救治,黎秀芳的身体逐渐康复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黎秀芳为兵服务基金”也启动了。临终前,她郑重留下遗言,用平生积攒的80万元设立“为兵服务奖励基金”。
黎秀芳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护理专家,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1997年,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是我军首位获得此奖者;2000年,参加香港第三届全球华人医学大会并获得“医坛杰出人物奖”;2001年,被香港国际医学科学院授予“国际医学成就奖”……但是,她最看重的还是“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称号。临终前,她拉着前来看望她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领导的手说:“我一生无儿无女,别无牵挂。死后,请组织在我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吧,让党旗伴我上路……”
2007年7月9日,黎秀芳在军区兰州总医院去世。这位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终生的老人,就是这样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眷恋,走完了90个春秋的生命历程。黎秀芳去世后,数以千计的人从全国各地、异国他乡赶来,向她作最后告别。他们中有敬重她的将军和中科院院士,有对恩师感念不尽的学生,还有深受她的事迹感召的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swacc.cn/wh/n/50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