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红色文化 > 井冈山故事 >

【井冈山故事37】“十六字诀”的由来

      据赖毅在《关于井冈山斗争几个问题的谈话》中回忆说: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不久,“主席说:以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他有两句话‘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我们要把这两句话改过来,又要会打仗,还要会打圈。就是要打有把握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又据谢觉哉在      1928年1月写的《万安暴动》中说:“万安暴动胜利后几天,毛泽东同志派人给万安县委送来一封信,要万安同志出席会议。……会议是在遂川南门张家祠开的。毛泽东同志听取了遂、万两县工作报告,最后对万安工作作了指示。希望万安同志很好地运用‘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信》中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大要说来,‘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十六字诀”的最早最完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资料。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把“十六字诀”升华为红军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他说:“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1944年,朱德在延安编写红一军团史的座谈会上也说过:“关于游击战争,我还有点经验。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打仗,打了10年,总是以少胜多。在军事上的主要经验,就是采取游击战法。记得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
      朱德在滇军中以善打近战、夜战、白刃战和突击战而闻名。来到井冈山,他和毛泽东又汲取和改造了绿林头领朱孔阳的经验,把朱孔阳“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的战术生动地解释为既要会“击”(打仗)又要会“游”(打圈)的游击战术。
      毛泽东和朱德在指挥井冈山著名的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打的都是这种战术。从这个时候起,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就已经产生出来了,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共同总结出来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它包举战略防御、退却和反攻的各个阶段。后来的东西只是它的续承和发展罢了。
      “十六字诀”产生,是红军在战争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适合战争环境、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都要创造性地从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善于总结,不断提升。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