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红色文化 > 井冈山精神 >

毛泽东: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毛泽东读书
      读书是毛泽东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离不开书本,他不能停止每天的学习。即使在晚年,毛泽东患有各种疾病,不能站立或行走,每天躺在床上不停地看书。
 
      毛泽东去世后,他晚年的专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徐中远和几位有关同志在中南海毛泽东丰泽园故居和游泳馆住处清点书刊。毛泽东一生读过哪些书?毛泽东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晚年最喜欢读什么书?以下是徐中远的回忆。
 
      一生中阅读时间最长,读得最多的一本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之一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过的第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那是在1920年,当时毛泽东27岁。在接下来的57年里,毛泽东不知读了多少遍这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本书中许多精辟的结论,他几乎都能背下来。
 
      毛泽东是怎么读《共产党宣言》的?带着实际问题读《共产党宣言》,或者遇到实际问题,从《共产党宣言》中找到答案和解决办法。
 
      面对前进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实际遇到的没有想到的困难和问题,该怎么办?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共产党宣言》,从《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灵感、思路、方法和途径。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本人曾经说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必须认真阅读,阅读后必须理解。你必须分析、探索、了解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工作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将成为行动指南。”
共产党宣言英文版的一页
毛泽东学习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一页
 
      毛泽东不仅研习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很感兴趣
 
      毛泽东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又开始学英语了。”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对于这个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每次重读都会补充。他的老人还幽默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在他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卧室的书房和床上放着一大行印刷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书籍,里面有出版的字非常小而破旧的书籍《共产党宣言》。
 
      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他用1963年印的大字作对比。他所读的版本存于中南海故居: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1949年解放出版社出版,按苏联莫斯科外事局出版局中文版再版;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和莱斯利编撰局转载了这本大书和其他几本。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我们在他的书房里读到了经常读的书,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及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当然,这不是很完整。1920年陈望道的译作在故居中就没看见。他读过的各种版本都在战争中丢失了。1939年底,他说他读《共产党宣言》不少于一百遍,以后几十年读了多少遍(包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谁能说清楚!我们知道的是:《共产党宣言》陪伴毛泽东57年。毛泽东也读了57年的《共产党宣言》。这是毛主席一生中读得最长、读得最多的马列主义著作。

他生前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

      晚年,毛泽东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视力下降,身体越来越虚弱,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以惊人的毅力读书。平装本上的小平装本已经看不见了,只要看看新印的大印刷品就知道了。他想读什么书,除了他身边那些他可以亲手读的书,其余的都是我们提供和搜索的。
 
      当时,我们的工作制度规定:毛主席什么时候想看这本书,在哪里找到的,是新买的还是从外部借来的,书名、作者、翻译人员、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格式、份数、归还时间、阅读意见、批准画作,等必须登记清楚。根据我们当时的记载,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本书是《荣斋随笔》,那是1976年8月26日,距9月9日毛泽东辞世的日子仅14天。
 
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
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
 
      毛泽东为什么在生病的最后几年还看荣斋散文?
 
      在我的理解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决心学习,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精神的自然驱动。
 
      毛泽东从小就喜欢读书。毛泽东的一生就是读书的一生。1939年,46岁的他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毛泽东这样说,他在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直到1976年病危的日子,他还坚持读书。
 
      1974年8月,毛泽东被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眼睛渐渐看不清任何东西。1975年8月中旬,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唐由之医生为他成功地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术。两天之内,毛泽东终于有一只眼睛看清楚了。
 
      尽管只有一只眼睛,他仍然坚持日夜看书。病重危重的时候,日不进食,体弱无力,自己的手无力举书,就让工作人员给他拿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让身边的同志给他读。
 
      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已经病重。他几乎每天24小时躺在床上(此时他已无法下床),他的饭菜是用勺子喂的。但对他自己来说,还是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看书。
 
      当晚9点45分,秘书张玉凤告诉我说,主席要看《容斋随笔》,你赶快找一部大字的送过来。我急忙跑到毛主席书库(即中南海增福堂,因毛泽东个人藏书比较多,为便于保管和使用,经当时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准,特将增福堂命名为“毛主席书库”)。
 
      毛泽东的大部分书籍,包括报纸和杂志,都存放在这里。因为这里所有的书、报纸和杂志都是从别的地方搬来的,而且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编排好顺序。因此,他以前看过多次的那部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一时找不出来,于是我立即联系北京图书馆,请他们帮忙找一部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
 
      毛泽东有晚上看书的习惯,特别是60年代中期以来,经常在深夜要书。
 
      为了保证和及时满足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夜间阅读的需要,北京图书馆领导经过研究,成立了工作组。这个工作组有人在白天、晚上、节日和假日值班。在晚上和节假日,大厅里有一个人和其他人员。
 
      有了这个工作组,我们就方便多了。当毛泽东要书时,他的图书馆暂时没有或找不到(由于藏书量大,分类不准确),我们可以联系这个工作组。难找的书,难找的词,在北京图书馆同志的支持下,通常都能很快解决。
 
      对于晚年的毛泽东来说,读《容斋随笔》也许是一种放松。”《融斋杂文》是南宋洪迈所著的一篇关于百经、文学艺术、宋代品评等方面的笔记,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实际上就是一部读书“随笔”的汇集。
 
      作者写下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耳闻目睹的有价值的故事、轶事、灵感和启示,有时还增加了一些个人的点评、想象和发挥。有意思,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篇幅不长,读起来容易,记起来容易,开卷受益。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笔记性体裁的书籍之一。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