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红色培训讲解稿 > 中央苏区红色培训讲解稿 >

傅连璋福音医院讲解稿_导游词_解说词

      傅连璋 ,福建省长汀县人,历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傅连璋的革命历程,还要从1927年的长汀福音医院说起。 
      长汀有个教会学校叫亚圣诺医馆,傅连璋 在那半工半读。刻苦学习的他在学生中出类拔萃,毕业以后就留在福音医院做医生,一直到当了医院的院长。 
      1927年8月中旬的一天,汀州地下党一位负责人秘密拜会傅连璋,告诉他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到国民党军的追击,恳求他尽全力救治起义部队的伤病员。傅连璋一口答应。 
      8月下旬,起义部队在江西的壬田和会昌先后打了两个大仗。不久,300多位伤员被送到了汀州城。 
      在检查伤情时,傅连璋发现,由于会昌离汀州有90多公里的山路,加上天气特别炎热,许多伤员的伤口都感染化脓了。此时的傅连璋肺病刚好不久,他挺着虚弱的身体,夜以继日地为伤员施行手术,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医院人手不足,他就把全家动员起来,连他的母亲、妻子和12岁的女儿都到医院看护伤病员。福音医院实际上成了南昌起义部队的战地医院。 
      后来享有“战将之鹰”美誉的陈赓大将也在这批伤员中。那时,他还是起义部队的一位营长,在会昌战斗中腿骨被子弹打断,伤势严重。 
      按照常规,像陈赓这样的伤势,要保住生命,通常要采取截肢手术。可陈赓对傅连璋说:“我才二十几岁,我一辈子的路还有很长,假如没了这条腿,我就不能再做军人了。” 
      深受感动的傅连璋为陈赓制定了一套“保守疗法”,每天还找来长汀稀缺的鲜牛奶给他喝。在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陈赓的腿终于被保全了下来。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打下了长汀县城。 
      此时,正值闽西天花流行。傅连璋主动找到军长朱德,为红四军全体官兵接种牛痘,以防止恶疾蔓延。他又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医治了几十名红四军伤员,福音医院成了不挂牌的“红军医院”。傅连璋还鼓励医院中的许多医务人员参加了红军,组成了红军中的医疗队。毛泽东感喟地把傅连璋称为“红色军医”,两个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31年冬,傅连璋在福音医院创办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看护学校”,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为部队培养了60多名护理人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1932年夏,傅连璋接着又开办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1933年秋合并到红军卫生学校。 
      1933年初,国民党军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毛泽东要转移到瑞金去了。临出发前,他询问傅连璋去留的意向。傅连璋毫不犹豫地说:“跟主席到瑞金去!” 
      毛泽东问他医院怎么办,傅连璋说:“搬到瑞金去!” 
      傅连璋说到做到,他雇了150个挑夫,挑了半个月,把整个福音医院从长汀一直挑到瑞金叶坪杨岗,正式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医院。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的钟有煌对这次搬迁,有一段详细的回忆:“我去参观医院,首先看到的桌椅、板凳、病床、病房用具,又看到药品器械、诊疗仪器、药架、书架等,无一不是从汀州搬来的。可以说除了地皮、房子搬不动外,连手术室、诊疗室和药房的玻璃门窗、百叶窗都卸下一并搬到瑞金来了。” 
      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3年4月26日专门发表了专题报道,称赞傅连璋是“苏区第一模范”。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